经历了极其繁忙的两周(两个汇报、一个文档、两个 PPT、一个视频、三个项目、一堆会议)之后,终于有时间继续完善我的“宝宝指南”。
配置环境的过程中(或者之后写代码的时候),你大概率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。可能有些问题你无法自己解决,这时候就需要提问。或许有人会问“提问也需要学习吗?”,我只能说别小看了提问的艺术——至少对我来说,回答问题的意愿,和问题本身的质量成正比。下面分享两个我真实遇到的例子,大家可以看看哪个提问方式更好:
提问一
我就是打开软件,正常操作了几下,然后就看到软件里出现了图片重复的情况。
提问二
我打开软件,点了拍照按钮,然后点了上传,这个时候照片没有上传,并且在暂存区出现了两张重复的图片。(同时配有一段操作录屏)
相信大家都会更有意愿去排查并回复第二种方式提出的问题,所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“提问的艺术”。
提问之前
提问的首要原则是不做无意义的重复提问。要做到这点,我们需要遵守两个原则:RTFM(Read The F**king Manual)和 STFW(Search The F**king Web)。
你遇到的问题,大概率在文档中已经有提及,或者前人已经遇到过。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当下,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查文档、网页搜索或咨询 AI。
你可以把问题中的关键部分放到浏览器搜索框搜索,比如百度、Bing、Google,不管是中文搜还是英文搜都可以;也可以去 GitHub 的 issue 区找找,80%的情况下都能获得一些有效答案。同时你也可以使用一些 AI 工具,比如豆包、DeepSeek、ChatGPT 等等,只要问题描述清楚(具体怎么描述,下一章会详细说),它们大多能给出准确答案。
查资料时注意辨别信息的真伪,尤其是 AI 生成的内容。无脑相信同时碰到 AI 的幻觉进而引发更大的问题,这可就麻烦了。
在真正提问之前,最好自身也对问题多些思考,避免去询问简单的拼写错误。对问题有思考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,当对方解答时也能跟上思路,不至于对方详细了解问题时你总说“稍等再看看”,这样会严重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。
如何提问
确认拼尽全力仍无法解决问题后,就可以开始提问了。一些提问的核心原则如下:
- 说明问题背景、你的期望,以及想要达成的结果。
- 详细描述操作步骤(比如点了哪些按钮、写了哪些代码)。
- 详细给出操作中出现的日志,以及得到的错误结果。
- 提供最小可复现的代码、操作流程或录屏,方便对方快速定位问题。
- 说明自己已经尝试过的措施或思考,避免走重复路径。
- 尽量在公共社区平台提问(比如 GitHub 的 issue 区),这样会有更多人看到你的问题,能更快获得回复;同时你的问题也可能帮到有同样困扰的人。
